|
|
|
> 發布日期2018-07-27
 |
|
|
編輯室報告 穿越時光見到你 ◎封德屏
時空遞變,這些年,不只文學出版式微,傳統紙媒也急速崩解。讀者對象區隔明顯,就載體而言,一是守護傳統,不忍、不願改變者;二是與時俱進,尋找更便利閱讀方式,早已琵琶別抱者;再是,出生即籠罩於網路,對紙本從未有任何眷戀者。縱使局面如此分裂而艱困,我們仍不斷尋求各種突破的可能,藉著說書、導覽、展演、走讀……等方式,期待開啟更多通往文學心靈的門窗。
35周年慶,承蒙文壇前輩、師友,及許多過世作家的家屬光臨。致詞前,一再提醒自己要沉穩,但才開口,前塵往事,像跑馬燈一般,湧上心頭。當說到「世代凋零,許多疼愛、信任《文訊》的長輩過世了」鼻頭一酸,差點失控,深深吸了一口氣後,才勉力將滿眶的淚水化作思念的微笑。……….....全文 
|
|
|
|
|
本期重點:
★專題:穿越時光見到你1──跨世代閱讀的36位作家文本 ★特輯:我們的文學夢──阮慶岳 陌生人的愛:從《神秘女子》談起 ★特輯:懷念作家──張拓蕪‧林綠
|
|
編輯室報告 ◆封德屏
人文關懷
〈此岸彼岸〉
有些記憶不應該散去──關於當代文學資料庫的建立 ◆楊明
〈書寫台灣文學史方法論20〉
鄉土文學運動的崛起與文學史轉向(下) ◆陳芳明
自由談
〈季風南國〉
獨立出版之困 ◆林韋地
〈人間煙火〉
疰夏 ◆吳妮民
〈自怡微言〉
寄生的天意 ◆張怡微
談文論藝
在不是詩的社會寫社會的詩──散文家也是詩人的許達然(1940~) ◆李敏勇
一首童詩一幅版畫──解說桃園市兒童文學館設立的理念 ◆傅林統
人物春秋
〈作家的批信〉
名副其實的「副刊王」瘂弦 ◆向陽
〈文壇新秀〉
新生代詩人的標竿──評介張詩勤《除魅的家屋》 ◆陳義芝
〈懷念作家〉
張拓蕪紀念特輯
過去,都走過去了! ──寫於張拓蕪告別式 ◆向明
拓蕪,走好!──相知相惜六十年 ◆趙玉明
坎坷人生、精采生命的張拓蕪 ◆林錫嘉
從沈甸到拓蕪 ◆古月
別矣!「老哥」 ◆樸月
老兵張拓蕪 ◆蕭蕭
懷念詩人林綠
星座殞落的星星──追悼詩人林綠 ◆王潤華、淡瑩
紀念林綠 ◆李有成
一顆星座將星遽殞──哀林綠 ◆張錯
如風綠遍阡陌縱橫 ◆張錯
天才型的詩人教授林綠 ◆陳慧樺
〈懷念學者〉
懷念摯友楊敏京 ◆張和湧
「我們的文學夢」特輯
陌生人的愛:從《神秘女子》談起 ◆阮慶岳
本期專題 穿越時光見到你1──跨世代閱讀的36位作家文本 刊頭
揣想前賢,故事書寫──為何與如何「穿越時光見到你」 ◆楊宗翰
大荒:一片巨大的荒野 ◆李奕樵
水晶:舊時代的人物們 ◆利文祺
詩歌隊長羊令野的蝶之美學 ◆陳令洋
顯現幽靈──紀剛與他的《滾滾遼河》 ◆馬翊航
祕密森林的指路人──夏菁和他走出的小徑 ◆徐珮芬
最後的老兵──張拓 ◆林立青
張放:一生赤誠不輟的筆耕者 ◆莊子軒
書的世界
〈書評〉
深情的回眸──讀張郅忻《孩子的我》 ◆果子離
暮色先生‧幽黯國度──讀謝旺霖《走河》 ◆張瑞芬
當傳奇不再──讀鍾曉陽《遺恨》 ◆朱嘉漢
〈序跋〉
從霧中走出來的詩──序劉梅玉詩集《耶加雪菲的據點》 ◆白靈
采風誌
一場在雲林發生的故事運動──「雲林故事館」與唐麗芳的故事 ◆許育銀
澳門文學獎 特輯
澳門文學最耀眼的競技場──「澳門文學獎」向全球開放徵文 ◆張堂錡
把文學作大──澳門文學獎的國際視野 ◆楊宗翰
草原副刊
一群鹽在海邊跳舞 ◆李憲祈
我不是文青 ◆言畢生
銀光副刊
〈詩〉
老樹 ◆魯蛟
詩兩首:方向、立場 ◆向明
詩兩首:歌吟騷動的黃昏、境界 ◆陳良欽
她的詩 靈歌
詩兩首:宇宙之外、地球車與愛因斯坦 ◆黃海
懷思曲──兄弟會的懷念 ◆趙天儀
大樹飛了──敬懷詩人余光中先生 ◆一信
〈散文〉
你毋甘嫌啦 ◆劉靜娟
走姥家──少年鄉居生活記趣 ◆程樹榛
奉養狗兒孫的狗連長──和流浪狗分享退休俸的應世飛 ◆吳敏顯
|
|
文訊雜誌社 地址:10048台北市中山南路11號B2 代表號:02-23433142 傳真:02-23946103 E-mail: wenhsun7@ms19.hinet.net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,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
|